所有語言
分享
每周,都會有新的 L1 或 L2 協議發布,並宣稱“我們每秒可以處理 10 萬筆交易!”
有時候是 5 萬筆。有時候是 100 萬筆。具體数字並不重要,因為幾乎都是胡扯。
可擴展性的戰爭已經演變成加密貨幣最令人尷尬的競賽。每個新協議都必須聲稱比上一個有更高的 TPS,無論這些速度是否:
在他們的 AWS 測試網之外實際可實現(事實:它們無法實現)
對任何現實世界的應用都有意義
對人類實際會使用的任何東西都有必不可少
這種對吞吐量的痴迷是加密貨幣版本的在早晚高峰開蘭博基尼兜風。規格不是問題,環境才是問題所在。
Visa,這個為數十億人處理交易的全球支付巨頭,平均每秒處理大約 1700 筆交易。他們的理論最大值約為 2.4 萬 TPS,但在數十年的運營中從未需要過這種容量。
與此同時,大多數區塊鏈項目甚至難以吸引 100 個每日活躍用戶。
如果你的 Discord 表情包比你的鏈上交易還多,你可能只是在解決一個想象中的問題。
對理論吞吐量的痴迷會造成損害用戶的實際問題。
首先,存在偽裝的中心化:追求高 TPS 往往意味着為了一個營銷数字而犧牲去中心化。
然後是安全問題:在急於擴展的過程中,人們偷工減料,從而產生漏洞,最終導致漏洞被利用。
接下來是工程師人才流失:頂尖人才無法構建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是被困在針對綜合基準進行優化的泥潭中。
最後是徹頭徹尾的欺騙:網絡宣傳的實驗室數據在實際條件下會崩潰。
對極端可擴展性的痴迷有兩個原因:
你需要聽起來很厲害的技術來證明你 1 億美元的融資是合理的
你拚命地想讓你的區塊鏈在擁有 5000 多種其他選擇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用戶需求是事後才考慮的。真正的玩法是讓散戶相信你是終極目標——讓風險投資家作為你最響亮的 KOL,支持你的 TPS 敘事。
如果你真的在這個領域構建東西,以下是你的現實檢驗:
專註於打造一個沒有區塊鏈就無法存在的東西
設計出不需要每個月都要有新買家加入的經濟模型
創建不會讓普通人想砸爛筆記本電腦的界面
按照你的實際用例需求構建規模,而不是為了在 PPT 上聽起來很厲害
下次某個項目吹噓能處理 50 萬 TPS 時,問問自己:“這些交易實際上在做什麼?是誰在生成它們?為了什麼目的?”
當他們開始含糊其詞地提到“未來應用”和“Web3 社交”時,你就知道答案了。
真正的創新不是空談理論性能。它是關於構建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以適合這種需求的規模進行構建。
其他的一切只是偽裝成技術的昂貴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