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
ABC Alpha研究員——推特ID @Cyrus_G3
自2024年比特幣突破前高(69000美金),而以太坊卻離前高(4800美金)越來越遠以來,市場上對以太坊的質疑之聲就越來越大。
到了2025年,以太坊在2月跌破3000美金,3月跌破2000美金,4月甚至跌破了1500美金,市場對以太坊的情緒,已經由質疑逐漸轉向了絕望和放棄。諸多ICO時代的遠古地址也已經開始逐漸出清以太坊。曾經支持以太坊的頭部機構也已經開始動搖。
以太坊到底怎麼了?以太坊還有希望嗎?
本文將圍繞這兩個問題,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和大家一起回顧以太坊的興起和衰退,以及展望以太坊可能的未來。
但是,自2014年-2016年,以太坊的價格一直處於10美金以下,這個階段的以太坊,空有區塊鏈2.0的名頭,智能合約技術也很酷,但是,此時的以太坊並沒有啥用。
2017年,狂暴的ICO時代開啟,以太坊開始變得非常有用,大家紛紛購買ETH參加ICO。直到2018年1月13日,以太坊已經從2017年初的10美金,一路漲到1430美金,到達了以太坊歷史上的第一次新高。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2018年初,超過2500個代幣使用ETH啟動ICO。這個階段,以太坊最大的價值就是發幣,ETH不僅是鏈上消耗最大的GAS代幣,更是參加IOC財富浪潮的唯一籌碼。
這個階段雖然也誕生了諸如NEO、QUTM、EOS、TRON等諸多新公鏈,但是,在以太坊獨家垄斷的ICO和智能合約市場,其他公鏈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以太坊在這階段,享受了創新者的巨大紅利!
因為以太坊的成功,市場上冒出了無數新公鏈,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家外,我們再列舉幾個很多人可能已經不熟悉的公鏈,比如:GXC、NULS、ELF、Algorand等。
當然,這個階段也出現一些至今仍在活躍的公鏈,比如:TON、ADA、Cosmos、Avalanche,當然,其中最出名當屬Solana,對,Solana當時在一眾新公鏈中並不算突出,但是,數年後,它卻成為了以太坊的最大挑戰者,說起來還挺令人感慨的。
雖然,這個階段,市場上出現了無數試圖挑戰以太坊的新公鏈,但是,以太坊依然絕對垄斷着智能合約市場。智能合約是由以太坊最先創造的,智能合約時代是由Vitalk開啟的,V神在全球Crypto領域,擁有僅次於中本聰的巨大號召力和影響力,以太坊生態也聚集着全球最多的智能合約開發者以及無數原生的Crypto技術和思想創新者,這一切,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表現的淋漓盡致。
終於到了2020年,那個令無數人神往夢回的DEFI之夏,以太坊的絕對高光時刻,終於到了。
經過2018年-2019年的默默發酵和持續探索,最早一批的Crypto原生應用-DEFI Protocol,終於2020年那個夏天,在以太坊生態集中爆發了。
Compound神來一筆的流動性挖礦,直接引爆了市場,大量ETH被用於鑄造COMP,暴漲的TVL和平台幣,開啟流動性挖礦浪潮
Vitalik親自投資的Uniswap,以X*Y=K的極簡公式開啟了鏈上DEX的時代
Yearn.Finance推出DEFI收益聚合器, 30天暴漲萬倍的#YFI更是一騎絕塵
MakerDAO推出的DAI,更是讓以太坊上誕生了第一個去中心化穩定幣
Curve的穩定幣DEX,讓諸多穩定幣和DEFI代幣在以太坊獲得了絲滑的流動性
…….
DEFI Summer讓大家對以太坊的期望推到了高峰,因為,以太坊不僅可以用於發幣,還可以構建真正有價值的去中心化應用,未來的去中心化世界都將在以太坊上構建 。以太坊正在吞噬世界。
繼2020年的DEFI Summer之後,2021年和2022年,以太坊生態還陸續出現了GameFi、SocialFi、NFT等熱潮,一波接一波的創新,讓以太坊生態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2021年11月10日,以太坊達到了歷史新高 4878美金,以太坊的繁榮達到了頂峰。
但是,隨着以太坊鏈上承載的資金、用戶和應用越來越多,以太坊也開始變得越來越貴,越來越慢。
性能拓展問題成為以太坊發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以太坊的拓展方案,一直以來有兩大主要方向——轉POS機制和發展Layer2
由POW機制轉向POS機制,是Vitalik創造以太坊之初就定下的方向,Vitalik認為POS比POW更節省資源,同時POS機制也可以提升以太坊網絡性能,讓以太坊具備更高的可拓展性。
Layer2方案也是Vitalik一直力推的以太坊網絡拓展方向,從最初的狀態通道(Raiden Network)、子網(Plasma、Sharding)等方向探索,到後期成為主流的的Rollup方案。以及2022年-2023年集中爆發的OP-Rollup和ZK-Rollup,都曾為以太坊的拓展之路帶來希望。
無論是轉POS還是Layer2,在當時的以太坊社區,都被認為是讓以太坊繼續偉大和繁榮的正確選擇。
雖然,轉POS機制引來大量礦工的不滿,但是,以太坊依然在2022年的9月15日正式轉向了POS機制。以太坊的POW時代結束了,礦工離去,以太坊未來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開發者以及Layer2了。
然而,Layer2真的是以太坊的救星嗎?
經過2022年-2024年的發展,以太坊諸多Layer2均以陸續上線,我們說的上名字的就有:Arbitrum、Optimism、zkSync、StarkNet、Mantle、BASE、Blast、Scroll、Linea、Polygon zkEVM等等。
然而,每一個Layer2上線后,並沒有給以太坊帶來更多的增益,反而是在不斷吸血和反噬以太坊,每一個Layer2都在搞TVL競賽,都在搞千篇一律的Dapp,鮮有哪個Layer2真正跑出了以太坊主網沒有的應用。
最後,以太坊成為了名存實亡的周天子,Layer2們成為了各自為政的諸侯國,不僅不斷分食以太坊的市場,還大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
再後來,Uniswap等一批最初的以太坊原生應用開始自建Layer2,甚至用自己的代幣取代ETH作為GAS,這已經是徹底的背叛了。
以太坊培養了一大批Layer2,最終幾乎都成為了主網流動性和開發者的爭競者。
Layer2的拓展之路,被證偽了。
再回頭看,以太坊放棄POW,這也幾乎是自斷臂膀的行為。
失去了礦工,ETH代幣失去了基本的製造成本,也失去了最基礎的價格承載機制。
假設,當初以太坊沒有轉POS,而是在POW機制繼續發展Layer2,即使Layer2發展不利,但是,由於有礦工在,有大量的算力和電力在不斷投入到以太坊,ETH的價格承載機制就依然有效,那麼,以太坊的價格,大概率不會是今天的樣子,至少不會像如今這麼慘。
下圖是以太坊轉POS時的價格,約1500美金左右,3年後的今天,以太坊依然是1500美金左右。
這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荒誕,又似乎在冥冥註定之中。
無論轉POS和搞Layer2是成功抑或失敗,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一點是,以太坊一直都是Crypto創新的引領者。
在2022年之前,Crypto領域的一切創新都是從以太坊誕生和發展,然後被其他鏈照抄照搬過去。
以太坊有了DeFi,其他鏈也跟着搞DeFi;以太坊有GameFI,其他鏈也跟着搞GameFI;以太坊有NFT,其他鏈也要搞NFT。
以太坊一直在創新,其他鏈一直在模仿。
然而,創新者往往會陷入創新者窘境。
“創新者窘境”通常是指,行業領導者因專註於優化現有技術和滿足當前用戶需求,而忽視了新興的顛覆性技術或市場趨勢,最終被更靈活的競爭者超越。
以太坊在2020年之後,為了優化以太坊的性能,為了滿足已有的DEFI等用戶的需求,一直在尋找拓展之法,總結起來就是讓ETH快起來和便宜起來。核心開發者基本都押注在轉POS機制和支持Layer2發展這兩條路線上。
從以太坊的發展角度來說,這並沒有任何錯誤,甚至是唯一可選擇的道路。然而,這就是創新者不可避免的窘境。
既然,用戶需要更快和更便宜的區塊鏈,那麼,為什麼不可以是BSC,為什麼不可以是Tron,為什麼不可以是Solana呢?
Crypto發展到2020年,市場需要什麼?用戶需要什麼?怎麼才能玩的起來,頂級玩家早已經想明白了。無非是發資產、交易資產、給資產找場景,然後,讓大家更快、更便捷的玩起來。
現在,以太坊正在忙着搞拓展,而且很慢又很貴,那麼,即快又便宜的區塊鏈就有機會了。
於是,TRON搶佔了穩定幣的市場。
BSC和BASE圍繞自身的交易所生態壁壘,把項目發行和交易上所這個邏輯也玩閉環了。
最可怕的是Solana,基金會親自下場,憑藉著簡單粗暴的Meme大法,聯合諸方力量,持續不斷地打造財富神話,Sol成為Meme狂潮里人人渴望得到的點金石。
以太坊正在被競爭者超越。
以太坊一直是底層公鏈技術的創新者和引領者,無論是最初的智能合約技術,還是後來的各類去中心化應用,都是引領時代的產物。
但是,公鏈的一切都是開源的,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的。
你今天創新一個技術,我明天就可以拿過來用。
你今天誕生一個新玩法,我也可以立馬模仿。
以太坊2017年-2022年,這些年的持續輝煌,源自於一直領先的技術和不斷創新生態玩法。但是,2022年以後,以太坊核心開發者把精力集中在拓展性能等底層研發之後,以太坊關於應用和玩法的創新就開始放緩了,那些,沒有性能困擾的新鏈就可以集中力量搞模式創新,那麼,當以太坊埋頭搞底層研發的時候,那些靈活的,集中搞模式創新的競爭者,就可以快速彎道超車了。
因為,以太坊不創新就會落後,這就是開源公鏈的宿命。
然而,這是以太坊的錯嗎?
並不是。
以太坊並沒有錯,搞性能拓展,搞底層研發,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沒有錯。這是創新者發展到一定地步必然面臨的窘境。
除此之外,以太坊的疲軟,也彰顯了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Crypto行業真的發育不良。
四、以太坊的疲軟是整個行業的發育不良
除比特幣之外,以太坊可以說是Crypto領域最大的創新了。
但是,為什麼以太坊突然就不行了呢?
除了,埋頭搞底層研發被更靈活的競爭者超越這個事實之外,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我想,是有的。那就是Crypto行業仍然沒有找到真正健康的發展範式,或者說,Crypto除了發行資產,除了搞資產炒作,還有沒有更多的應用價值呢?
在找到這個答案之前,Crypto行業就是典型的發育不良。
何為發育不良?
你看,這一輪周期,除了BTC,就只剩Meme還有財富效應,諸多VC支持的各類型項目都無人買單。
為什麼沒人買單?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項目都只是在講故事,並沒有真正的價值。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買最保險的BTC,然後,玩一玩最簡單粗暴的Meme。
因此,在Crypto行業發展出真正有價值的應用之前,大概率仍然循環目前的模式,如果有一天,連Meme也失去了財富效應,那麼,就真的只剩無盡的熊市了。
因此,我說,與其感慨以太坊的疲軟和式微,真正該擔心的是,Crypto的路到底在何方?
那麼,以太坊的未來會如何呢?
我們前面說到,以太坊開闢的智能合約市場以及Crypto的諸多模式,其他競爭鏈都可以簡單複製,在技術和模式層面,以太坊已經喪失了競爭壁壘,以太坊能搞的,其他鏈基本都能搞。
以太坊目前唯一還有的壁壘,是沉澱在以太坊主網的資金和已經形成閉環的DEFI生態。這些D EFI協議,從借貸、交易、穩定幣、鏈上桿杠等等,形成了一個嚴絲合縫、有機組合的DEFI生態。一切進入鏈上的資產,在尋求流動性時,以太坊的DEFI是繞不開的一環。
因此,很多人說,RWA或許是以太坊的機會,我也深表認同。但是,RWA道阻且長,以太坊是否可以繼續創造出更多更新的鏈上玩法,這仍是最有效的突破口之一。
但是,以太坊確實失去了一家獨大的垄斷地位。
不管怎樣,以太坊的競爭者們也真的發展起來了,而且各自形成了壁壘。
以太坊多年的拓展之路也並沒有改善性能,以太坊依然很慢很貴,高性能需求的應用,未來依然不會選擇以太坊,反而是Solana、TON、BSC、Tron甚至SUI等新公鏈。
那麼,以太坊會失去千年老二的位置嗎?公鏈之王的稱號會被其他鏈取代嗎?
我不敢直接給出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做簡單的推理:
如果,以太坊僅存的DEFI優勢也被Solana等新公鏈奪去。
如果,以太坊遲遲無法改善性能。
如果,以太坊的生態創新依然慢市場半拍。
如果,以太坊的開發者逐漸離去。
那麼,在群狼伺虎的格局下,又貴又慢又缺乏創新的以太坊會淪落到怎樣的地步呢?
作為一個曾經的Ethereum Maximalist,我依然期待以太坊可以繼續保持創新,期待Vitalik可以繼續引領以太坊開發者社區,不斷推出更具創新價值的應用和發展範式,因為,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是以太坊唯一的壁壘。
本文回顧了以太坊自2017年至今的八年曆程。以太坊代表了區塊鏈技術的第二種可能,這是繼比特幣之後的最大創新。以太坊的崛起源於ICO,也就是使用智能合約發幣融資,這是ETH最早的應用場景。2020年-2021年的DEFI、GameFi、SocialFi、NFT等更是把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應用場景推到了高峰。與此同時,ETH的價格也達到了巔峰。
但是,2022-2023年,以太坊的重心都在轉POS和拓展Layer2的底層研發方向,以太坊生態缺乏像樣的面向市場和社區的應用創新或者模式創新,以太坊生態再也沒有出現可以超越DEFI的範式創新,反而是Solana等競爭鏈玩出了新花樣。這是以太坊以及以太坊生態相關代幣在本輪周期如此蕭條疲軟的核心原因。
當我們在問以太坊的未來時,其實是在問Crypto應用市場的未來如何,以太坊的繁榮與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rypto的發展情況。畢竟,我們這個行業不能只有比特幣和Meme。
祝福以太坊,祝福Crypto。即使有一天,以太坊在智能合約市場不再一家獨大,但是,以太坊生態的技術和範式創新依然值得我們所有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