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Ponyo : : FP
信念(Belief)、行動(Action)、韌性(Resilience)、密度(Density),即 BARD,是我在上一篇文章《社區究竟是什麼鬼?》中提出的一個方法,用於衡量加密社區的健康狀況與實力。在一個炒作常常掩蓋實質的市場中,BARD 聚焦於真正維繫加密生態系統的要素:信念(指堅定的信仰與理念)、行動(真正的建設者或用戶的活躍度)、韌性(抵禦市場波動與挫折的能力)以及密度(網絡凝聚力與社交關聯性)。
這篇文章中,我將讓 ChatGPT 用 BARD 模型來分析 2024 - 2025 年期間的 18 個領先的加密貨幣社區:比特幣、以太坊、Solana、Ripple、Cardano、Dogecoin、Movement、Tron、Ton、Aptos、Avax、Cosmos、BNB Chain、Berachain、Stacks、Polkadot、EOS 和 Hyperliquid。每個項目在每個維度上會得到 1 - 10 的評分。
廢話不多說,以下是排行榜。
以下是每個區塊鏈項目的 BARD 得分匯總表。這些分數基於當前(2024 - 2025 年)的生態系統表現:質押與留存率、開發者與治理參与度、文化 Meme、社交活躍度,以及社區對近期市場波動的應對情況。
分數由 ChatGPT 根據當前指標與趨勢給出的主觀估計,僅供娛樂
以太坊社區將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獨特地融合在一起。它將建設者、投機者和理想主義者團結在一個雄心勃勃、多元包容的理念之下,倡導去中心化、創新和公共利益。儘管以太坊基金會內部近期的治理緊張局勢略微模糊了其使命清晰度,但以太坊仍然是加密領域無可匹敵的開發中心,擁有全球最高的建設者活躍度和深度參与的社交網絡。簡而言之,以太坊社區罕見地兼具堅定的理念信仰、持續的行動力以及經受過考驗的韌性,使其成為加密領域最具活力的網絡巨頭。
比特幣社區是加密領域的中流砥柱,其動力源自對去中心化和穩健貨幣近乎宗教般的信仰。雖然建設者們行動遲緩,但優勢在於信念堅定且韌性十足:比特幣最大主義者無論面對監管風暴還是熊市,都堅定持倉。他們或許不會快速推出新功能,但就信念和持久力而言,比特幣堪稱社區中頂峰。
Solana 社區體現了堅韌與不懈的行動力。在經歷 FTX 崩潰、網絡中斷以及殘酷的市場洗牌之後,Solana 的忠實擁躉們憑藉對其技術和可擴展性的務實信念,反彈勢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勁。如今,它再度成為開發者熱點,在 2024 年引領新開發者入駐潮,交易量激增。
Solana 核心社區充滿活力、聯繫緊密且極具自我認同感,通過共同的奮鬥歷程和網絡 meme 緊密相連。雖然在理念凝聚力上略遜於比特幣和以太坊,但 Solana 堅韌不拔、逆襲驅動的文化使其成為一個以行動、韌性和重振雄心為特徵的社區。
瑞波軍(XRP Army)是加密領域最久經沙場、忠誠度極高的群體之一,他們因堅信瑞波將徹底變革全球金融而團結在一起。儘管基層開發者行動有限,但他們的優勢在於非凡的韌性,多年來歷經監管鬥爭、負面新聞和熊市,卻從未喪失信念。他們或許代碼產出不多,但強烈的信念和無與倫比的逆境承受能力確保了瑞波社區在加密領域始終是一股持久而強大的力量。
在耐心、團結以及純粹的理念信念方面,Cardano 社區在加密領域無人能及。ADA 持有者忠誠度極高,超 60% 的總供應量被用於質押。
雖然開發者生態系統仍落後於更具活力的競爭對手,但 Cardano 的社交網絡(自稱 「Cardano 大家庭」)緊密、积極且有凝聚力。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和韌性使該網絡在質疑聲中蓬勃發展,社區文化成為 Cardano 最強大的長期優勢。
波卡社區為去中心化、治理參与以及長期建設者行動設定了高標準。在創始人 Gavin Wood 的 Web3 願景引領下,波卡的忠實信徒們堅信基於互操作性與透明度構建的多鏈未來。
雖然在近期的周期中炒作熱度有所消退,但社區展現出令人欽佩的韌性,耐心應對開發延誤,並順利適應重大治理變革。波卡的社區文化連接着不同的平行鏈群體,依然保持着凝聚力與活力。
Berachain 社區挑戰了加密邏輯:甚至在主網尚未推出之前,粉絲們就極度忠誠,靠網絡 meme、玩笑以及創新性 DeFi 機制的前景緊密相連。他們的信念經受住多次延誤考驗,在預啟動階段就鎖定 31 億美元流動性,在 X(推特)和 Discord 上大肆炒作。
2025 年 2 月主網上線后,活躍度激增,不過仍處於投機性的早期階段。雖然真正的韌性尚未經受過壓力測試,但社區緊密、Meme 驅動的文化營造出異常緊密的社會與經濟凝聚力。它規模雖小卻異常團結;這證明,有時候,僅憑信念就能從零打造出強大的社區。
狗狗幣社區證明了網絡 Meme 比代碼更具力量。基於純粹、好玩的信念與幽默,狗狗幣大軍將一個玩笑變成持久的加密現象。儘管開發者活躍度極低,技術創新稀少,但狗狗幣持有者展現出非凡的文化韌性,通過病毒式傳播浪潮和名人炒作(比如埃隆・馬斯克助力)一次次重燃熱情。
雖然狗狗幣社區並非通過技術或治理緊密相連,但持有者們通過共享笑話以及局外人身份建立起緊密的社會紐帶。它的優勢不在於構建了什麼,而在於持續的积極性、荒誕感和持久力。
Avalanche 社區務實且以建設者為導向,基於對其技術(快速共識、可定製子網)的共同信心緊密相連。雖然沒有強烈的理念色彩,但他們展現出持續的開發者活躍度和健康的生態系統參与度,推出眾多子網並維持穩定的交易活動。
雖然尚未經歷嚴峻的韌性考驗,但 Avalanche 社區在市場低迷期悄然堅守,未流失核心貢獻者,显示出穩健的毅力。社區成員在社交層面相互關聯,但略帶自上而下的管理風格,在開發者和驗證者之間維持着凝聚力,不過基層參与度有待加強。
BNB Chain 社區憑藉大量散戶將對幣安(或趙長鵬)的忠誠度,打造出龐大但聯繫鬆散的生態系統。信念圍繞對幣安成熟產品的信任,而非理念上的執着。行動表現為高交易量,但嚴重依賴克隆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和追逐收益的投機行為。儘管在遭遇黑客攻擊和監管壓力時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但社區更注重實用性而非純粹性。
然而,廣泛的用戶採用伴隨着薄弱的社會紐帶;大多數凝聚力源自幣安的企業保護傘,而非有機生長的文化。BNB Chain 憑藉規模和便利性取得成功,其社區缺乏更深層次的理念統一或基層凝聚力。
Cosmos 是加密領域的 「區塊鏈互聯網」,由圍繞主權和互操作性的強大理念驅動。Cosmos 社區仍然是多產的應用鏈開發者和熱忱建設者的匯聚地。儘管在應對諸多重大挑戰(包括 Terra 崩潰、激烈的代幣經濟學辯論以及 Jae Kwon 有爭議的 AtomOne 分叉)時展現出韌性,但 Cosmos 正面臨日益加劇的內部碎片化問題。團隊和驗證者已分裂成相互競爭的派系。歸根結底,Cosmos 的核心優勢仍然是其去中心化的建設者文化,但當前的分裂狀況預示着未來社區協調與統一面臨嚴峻考驗。
TON 社區從 Telegram 廢棄區塊鏈的灰燼中重生,靠早期忠實支持者維繫生機。隨着 Telegram 重新接納 TON 並深度整合,社區對通過 Telegram 的 9500 萬用戶實現大規模加密採用這一使命的信念高漲。儘管近期的黑客馬拉松和基金會推動的舉措提振了開發者活躍度,但基層行動仍緩慢增長。
TON 在應對法律困境時展現出的韌性值得稱道,然而總體社區密度仍處於中等水平;在與 Telegram 相關的核心群體內部聯繫緊密,但缺乏更廣泛、去中心化的參与度。
波場社區規模龐大卻功利實用,聚焦於切實的網絡收益:快速、廉價的交易,以及諸如穩定幣轉賬和賭博類去中心化應用等實際用例。儘管孫宇晨爭議纏身,但社區保持韌性,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日交易量可觀。
開發者創造力有限,大部分活動由波場基金會驅動,多為簡單的 DeFi 克隆。在社交層面,波場龐大的用戶基礎較為分散,缺乏成員間的緊密紐帶,使其更像是區塊鏈實用性領域的沉默巨人,而非緊密團結的文化力量。
Stacks 社區在比特幣的極致主義與智能合約創新之間架起橋樑,始終堅信比特幣能超越数字黃金的範疇。儘管規模較小且在一定程度上與更廣泛的比特幣社區隔絕,但他們對使命驅動型開發的執着鑄就了一定的韌性。不過,有限的增長或在更廣泛加密領域的知名度使 Stacks 社區雖緊密團結卻處於小眾地位。
Hyperliquid 是我們榜單上的新成員。Hyperliquid 社區圍繞一個引人注目的理念 「鏈上幣安」 ,將交易者團結在一個小眾但充滿激情的使命之下,追求高性能的去中心化交易。受以社區為中心的代幣經濟學(70% 的代幣分配給用戶,收益再分配)驅動,早期採用者展現出強烈、近乎狂熱的信念。然而,活動主要集中在交易領域,而非廣泛的開發或治理。
韌性前景可觀但尚未經受考驗;Hyperliquid 尚未面臨重大逆境或監管審查。社區紐帶在交易者核心群體內部緊密,但在此群體之外較為薄弱。總體而言,Hyperliquid 專註的用戶基礎使其有望成為小眾領域的強者。
Aptos 上線時伴隨着巨大的炒作和風險投資支持,但光芒已逐漸褪去。早期的信念多為投機性驅動,許多人是為了空投而非真心認可才加入。到 2025 年,社區更加腳踏實地,有了真正的建設者、活躍的地區團體,以及在 DeFi、NFT 和現實世界資產(RWAs)領域不斷髮展的生態系統。儘管如此,近期聯合創始人 Mo Shaikh 和生態系統負責人 Neil 的離職暴露了團隊的裂縫。開發者增長強勁,但很多活動仍自上而下推動。韌性在市場低迷期和內部變動中經受住考驗,未出現重大崩潰。Aptos 具備基礎設施、吸引力和全球影響力,但仍缺乏文化 「黏合劑」。
Movement 是一個雄心勃勃但尚處於萌芽階段的 Layer 1 生態系統,旨在構建一個基於以太坊、模塊化的 Move 語言 Rollup 網絡。其早期社區大多由好奇心和投機興趣驅動,尚未形成深厚的信念或廣泛的認可度。
迄今為止,鏈上活動極為有限,主要是開發者實驗和質押,真正的生態系統吸引力仍有待實現。對早期流動性危機的迅速、透明應對暗示了潛在的韌性,不過更大的考驗還在前方。缺乏鮮明的文化或緊密的人際關係,使得 Movement 社區目前還只是一個有待通過採用和持續發展來證明自身的概念。
EOS 在 2018 年募集 41 億美元,承諾改變世界。但它食言了。過度炒作卻交付不足,開發者大量流失,用戶紛紛離去,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原社區土崩瓦解,對 EOS 作為一個平台的信心也蕩然無存。如今,一小群死忠粉運營着 EOS 網絡基金會(ENF),試圖通過升級和重塑品牌來挽救項目。他們的毅力令人欽佩,但卻是在廢墟上重建。開發者活動微乎其微,用戶寥寥無幾,甚至 Tether 都停止在 EOS 上鑄造 USDT。
EOS 尚未完全死亡,但無疑已危在旦夕。EOS 的故事是一個警示:沒有持續的信念、行動和文化韌性,即便坐擁數十億資金,也買不來一個持久的社區。
從這個實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早期階段的社區在 BARD 模型中的得分往往較低,尤其是在行動和韌性方面。這很正常:新項目通常依賴自上而下的建設,自下而上的貢獻者較少,且尚未經歷逆境。因此,僅僅因為它們還沒有機會來證明自己,就否定其潛力,或許為時過早。
同時,一旦一個社區經受住真正的壓力測試或多個市場周期,信念和密度通常會加深。草根運動、Meme 文化和強大的社交網絡很少能一蹴而就。有鑒於此,BARD 模型可以通過採用 「階段感知」 方法進行改進,對新推出的鏈在某些維度(如韌性)上給予不同的權重,並在行動得分方面區分自上而下的建設和真正的自下而上的參与。
另一個維度是跨項目協同效應。在像 Cosmos 或 Polkadot 這樣的生態系統中,社區跨越多個相互關聯的網絡;這可能會對密度(有時也包括韌性)產生重大影響,形成一種元社區,如果孤立地看待每個鏈,這種元社區可能會被忽視。
最後,BARD 模型可以納入更多定性衡量標準,如開發者工具、線下聚會或用戶發起的倡議,以確保炒作帶來的噪音不會虛增分數。
總而言之,BARD 模型的價值在於提出更尖銳的問題,究竟是什麼真正驅動社區的持久發展。即便在一個充斥着短期注意力、炒作周期和激烈競爭的市場中,一些生態系統仍然展現出持久的信念、真正的建設以及強大的社會網絡。識別並衡量這些稀有特質,或許是守護最初推動加密貨幣發展的社區精神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