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幣安研究院(作者:Moulik Nagesh)
2025年4月7日
2025年,美國主導的貿易保護主義強勢回歸。自唐納德·特朗普於2025年1月重新就任總統以來,美國通過實施一系列大規模的新關稅——既包括面向特定國家,也涵蓋特定行業——引發了全球貿易戰的擔憂。僅在過去一周內,美國便推出了新一輪“對等”關稅,其他國家也紛紛宣布反制措施。
本報告將分析這些關稅(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具攻擊性的關稅舉措)如何波及宏觀經濟和加密市場。我們將基於數據,考察關稅水平、宏觀經濟趨勢(包括通脹、增長、利率和美聯儲展望)及其對加密資產表現、波動性和相關性的影響。最後,我們還將探討未來的關鍵觀察點,以及在一個滯脹與保護主義並存的環境中,加密資產可能面臨的市場前景。
在經歷了數年的相對貿易和平之後,2025年出現了迅速逆轉。特朗普總統在重返白宮的最初幾天內,即開始履行其競選承諾,依據緊急授權對廣泛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涵蓋特定國家和行業。
貿易緊張局勢在4月2日進一步升級。當日,美國宣布推出全面性的“對等”關稅,並將這一天命名為“解放日”,成為本輪全球貿易戰的最新拐點。許多國家此前視為與美國正常化的貿易關係,如今已發生根本轉變。過去一周的主要事件包括:
● 基礎關稅:美國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新的10%統一關稅,逆轉了幾十年來的貿易自由化進程。該基礎稅率已於4月5日生效。
● 定向關稅:在基礎稅率之上,疊加了更高的國別關稅。特朗普總統稱這些為“對等”關稅,目的是針對那些對美國產品設置高壁壘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商品將額外被徵收34%的關稅——疊加原有20%后,綜合關稅稅率達到54%。其他國家的定向關稅包括:歐盟商品20%、日本24%、越南46%,以及汽車進口25%。加拿大與墨西哥由於已在2月被徵收20%關稅,因此此次未被列入新增名單。
● 全球反制:美國的貿易夥伴迅速作出回應。截至2月中旬,多個早期被徵稅的國家已宣布反制措施。加拿大因未能成功爭取美國關稅延期,決定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中國也在早期做出回應,並於4月4日進一步升級,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征34%的關稅。
隨着“對等”關稅的生效及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預計將有更多國家出台自己的反制措施。歐盟已明確表示將很快作出回應,其他多個主要經濟體也已制定相關反擊計劃。儘管全球反應的完整程度尚不明確,但目前所有跡象都表明,一場涉及多個戰線的廣泛貿易戰正在形成之中。
圖表1:2025年4月2日“解放日”關稅覆蓋多達60個國家,其中包括多個美國主要貿易夥伴
注:該表格反映了4月2日美國對其前十大進口來源國徵收的“對等”關稅情況。
來源:BBC,X(@WhiteHouse),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3日
這些政策使美國的進口稅率飆升至自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實施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法案曾在大蕭條時期對數千種商品徵收全面性關稅。根據現有數據,美國的平均關稅率已升至約18.8%,部分估算甚至高達22%——相比2024年的2.5%,這是一次極為劇烈的躍升。
作為參考,在過去幾十年中,美國的平均關稅率通常維持在1–2%之間;即便是在2018至2019年爆發的中美貿易摩擦期間,也僅上升至3%左右。因此,2025年的措施構成了現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關稅衝擊——幾乎等同於回歸20世紀30年代的保護主義。
圖表2:美國關稅回升使進口稅率升至近百年來最高水平
來源:Tax Foundation,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3日
市場情緒明顯轉向謹慎,投資者對關稅公告做出典型的“風險規避”行為。加密市場總市值自1月高點下跌了約25.9%,市值蒸發近1萬億美元,凸顯了其對宏觀經濟不穩定因素的高度敏感性。
加密資產與股市的走勢高度一致,雙雙面臨需求降溫、廣泛拋售並進入修正區域。相比之下,傳統避險資產如債券與黃金則表現亮眼,黃金連續創下歷史新高,成為投資者在宏觀不確定性上升時的避風港。
圖表3:自初始關稅公告以來,加密市場下跌25.9%,標普500指數下跌17.1%,而黃金上漲10.3%,並連續創下歷史新高
來源:Investing.com、CoinGecko、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4日
劇烈的市場反應也凸顯出加密資產在劇烈“風險規避”時期的表現特徵:比特幣(BTC)下跌了19.1%,大多數主流山寨幣跌幅與其相當甚至更大。以太坊(ETH)跌幅超過40%,高貝塔板塊(如Meme幣與人工智能相關代幣)則暴跌超過50%。本輪拋售抹去了年初以來加密市場的多數漲幅,截至4月初,即便是BTC的年初至今(YTD)收益也已轉為負值——儘管其在2024年表現強勁。
圖表4:在關稅引發的宏觀恐慌情緒下,山寨幣跌幅明顯高於比特幣,加劇了市場悲觀情緒
來源:CoinGecko,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4日
隨着加密市場愈發呈現風險資產特徵,若貿易戰持續,可能繼續抑制資金流入,短期內壓制對数字資產的需求。資金可能繼續保持觀望,或轉投黃金等被視為更安全的資產。這一情緒也體現在近期的基金經理調查中,只有3%的受訪者表示會在當前環境下配置比特幣,而有58%更傾向於選擇黃金。
圖表5:僅3%的全球基金經理在貿易戰情境下將比特幣視為首選資產類別
來源:BofA《全球基金經理調查》,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2月
市場對關稅政策的敏感性十分明顯,每一項重大公告都會引發劇烈的價格波動。過去幾個月,BTC經歷了多次大幅價格震蕩——其中包括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跌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之一。2025年2月底,當特朗普突然宣布計劃對加拿大和歐盟加征關稅時,BTC在隨後的幾天內一度下跌約15%,同時其實際波動率大幅上升。ETH的走勢類似,其一個月波動率從原本的50%左右飆升至超過100%。
這些市場行為突顯出在當前高不確定性宏觀環境下,加密市場對政策突發變動極為敏感。未來一段時間內,若政策走向仍不明朗或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市場將維持高波動性。歷史經驗也表明:只有當市場充分消化並定價完新的關稅政策后,波動性才可能逐步回落。
圖表6:在此階段,BTC的一月實際波動率上升至70%以上,ETH超過100%,反映出關稅公布后的市場劇烈波動
來源:Glassnode,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4日
新關稅相當於對進口商品徵收了大量額外稅費,正值美聯儲試圖壓制物價增長之際,為通脹壓力火上澆油。市場上已顯現出對這些措施可能破壞通脹回落進程的擔憂。市場化指標如一年期通脹掉期已飆升至3%以上,而消費者調查中的預期也升至5%附近,均显示人們普遍預期未來12個月內物價將持續上行。
與此同時,經濟學家警告稱,如果貿易戰全面升級並引發全球報復性反應,全球經濟產出損失或高達1.4萬億美元。美國人均實際GDP預計在初期將下降近1%。惠譽評級指出,如果全面關稅制度持續存在,多數經濟體或將步入衰退,並表示“美國當前的關稅水平之高,已經使大多數經濟預測模型失效”。
在通脹預期升溫與增長擔憂雙重夾擊下,全球經濟滑入滯脹(經濟停滯與價格上漲並存)的風險日益突出。
圖7:2025年宏觀條件變化推動1年期預期通脹上行,增長預期下降
來源:密歇根大學,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5日
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數據显示,市場對未來幾個月內降息的預期大幅上升。這標志著態度上的明顯轉變——就在幾周前,美聯儲仍堅定致力於抑制通脹,但如今,由於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升溫,市場已開始預期貨幣政策將可能轉向寬鬆以支撐經濟。
圖8:市場對2025年降息預期持續升溫,目前預期將有4次25個基點的降息——遠高於此前僅1次的預期
來源:CME Group,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4日
反映出這一情緒轉變的是美聯儲官員的公開表態。他們表示擔憂,強調新一輪關稅與此前的經濟政策方針背道而馳。如今,美聯儲面臨艱難的抉擇:是容忍關稅帶來的新增通脹,還是堅持鷹派立場,冒着進一步打壓增長的風險?
“最近幾周宣布的關稅規模超過預期,其對通脹與增長的影響——尤其是疊加效應——需密切監控。”
—— 傑羅姆·鮑威爾,2025年4月4日
在短期內,美聯儲似乎仍致力於維持長期通脹預期穩定。然而,貨幣政策決策將繼續依賴數據,視通脹或增長哪個信號更為疲弱而定。如果通脹遠超目標,滯脹環境可能會限制美聯儲的政策回應能力。這種不確定的政策前景也加劇了市場波動。
加密資產與傳統市場之間不斷演化的關係正成為焦點——而比特幣,作為市場的主導資產,是觀察這一變化的最佳窗口。本輪由貿易戰引發的“風險規避”事件,已顯著影響BTC與股市和傳統避險資產之間的相關性結構。
自1月23日首次提及關稅以來,初期市場反應並不一致——比特幣與股票走勢略顯獨立,使得它們的30日相關性在2月20日一度跌至–0.32。但隨着貿易戰言論不斷升級、避險情緒持續蔓延,這一數值在3月升至0.47,显示出比特幣在短期內與整體風險資產的聯動增強。
相比之下,比特幣與傳統避險資產如黃金的相關性則明顯削弱——原本中性至正向的關係在4月初變為–0.22的負相關。
這些變化显示出宏觀經濟因素,尤其是貿易政策與利率預期,正日益主導加密市場行為,階段性壓制了原本由供需邏輯驅動的市場結構。觀察這一相關性結構是否持續,將有助於理解比特幣長期定位及其多元化價值。
圖9:初期反應分化,隨着貿易戰升級BTC與標普500聯動增強,而與黃金的相關性則持續走弱
來源:Investing.com,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5日
儘管近期宏觀與流動性衝擊凸顯出加密資產的“風險屬性”,但長期趨勢仍未改變:比特幣與傳統市場的相關性通常在極端壓力下上升,但在市場趨穩後會逐漸下降。自2020年以來,BTC與股市的90日平均相關性為約0.32,與黃金僅為0.12,說明其與傳統資產類別始終保持一定區隔。
即便在近期關稅宣布的衝擊下,BTC在部分傳統風險資產走弱的交易日中仍表現出一定韌性。同時,長期持有者的供應仍在持續上升——這表明在近期波動中,核心持倉者並未明顯減倉,反而显示出較強信心。
這種行為暗示,儘管短期價格波動加劇,比特幣仍可能重新確立更獨立的宏觀身份。
圖10:自2020年以來,比特幣與傳統資產的長期相關性保持溫和:與標普500為0.32,與黃金為0.12
來源:Investing.com,Binance Research,截至2025年4月5日
關鍵問題在於,BTC能否重回與股市低相關性的長期結構。類似趨勢在2023年3月銀行業風波期間已有體現,當時BTC在股市下行中成功脫鈎並走強。
如今,面對關稅戰愈演愈烈、全球市場開始適應長期貿易碎片化的格局,比特幣能否再次被視為“非主權、無許可”的避險資產,將決定其未來的宏觀角色。市場參与者將密切觀察BTC是否能保留這一獨立價值主張。
一個潛在路徑是重拾其在貨幣通脹與法幣貶值時期的吸引力,尤其當美聯儲轉向寬鬆時。若美聯儲開始降息、而通脹仍處高位,比特幣或將重新受到青睞,被視為一種“硬資產”或抗通脹資產。
最終,這一過程將決定BTC作為資產類別的長期定位——以及其在投資組合中的多元化效用。這也同樣適用於其他主流山寨幣,它們在當前環境中呈現更強風險屬性,並可能繼續依賴BTC主導的市場情緒。
展望未來,加密市場將面對一個由貿易政策風險、滯脹壓力和全球協調斷裂主導的複雜宏觀環境。若全球增長繼續疲弱,而加密市場遲遲未能形成明確敘事,投資者情緒可能進一步下滑。
長期貿易戰將檢驗整個行業的韌性——可能導致散戶資金流枯竭、機構配置放緩、風險投資融資減少。未來幾個月需密切關注的宏觀變量包括:
● 貿易動態發展:任何新增關稅清單、出人意料的緩和舉措,或重大雙邊變化(如美中談判或再升級)都將直接影響市場情緒與通脹預期。
● 核心通脹數據:即將公布的CPI與PCE數據至關重要。若因進口成本推動而意外上行,將加劇滯脹擔憂;若數據疲軟,可能緩解央行壓力、提升風險資產(包括加密)的吸引力。
● 全球增長指標:消費者信心下降、商業活動放緩(PMI)、勞動力市場疲軟(失業金申請上升、非農就業放緩)、企業盈利預警及收益率曲線倒掛(常見衰退信號)等,短期內可能進一步引發風險厭惡情緒。但宏觀疲弱若加速貨幣寬鬆預期,也可能為加密市場提供支撐。
● 央行政策路徑:美聯儲及其他主要央行如何在通脹與衰退之間尋求平衡,將決定各類資產流動性。若在增長放緩背景下仍拒絕降息,風險資產將繼續承壓;若轉向寬鬆,則可能帶來全面提振。若實際利率下降(無論因政策所致還是通脹持續),比特幣等長久期資產可能受益。央行政策分化(如美聯儲轉鴿、歐洲央行仍鷹)亦可能激發跨境資本流動,進一步加劇加密市場波動。
● 加密自身政策事件:ETF獲批、戰略BTC儲備、關鍵立法推進等,可能在當前宏觀背景下成為獨立催化劑,有望打破加密資產的“宏觀綁定”狀態,重新凸顯其獨特性。但也應警惕反向風險,如監管拖延或訴訟進展不利,可能產生負面反饋。
自193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一輪關稅政策,正在對宏觀經濟和加密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在短期內,加密市場可能繼續呈現高波動特徵,投資者情緒隨貿易戰新聞搖擺不定。
若通脹持續高企而增長放緩,美聯儲的應對將成為關鍵轉折點:若其轉向寬鬆,加密市場或因流動性回升而反彈;若維持鷹派,風險資產壓力將持續。
若宏觀環境趨穩、新敘事浮現,或加密資產重新獲得長期避險地位,市場將有望迎來複蘇。在此之前,市場或將維持震蕩格局,並對宏觀消息高度敏感。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全球動態,保持資產配置多樣化,並在貿易戰帶來的潛在市場錯位中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