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文章來源:幣市操盤手
在關稅戰爭持續升級與經濟衰退風險加劇的雙重壓力下,加密市場開啟了新一輪的恐慌性殺跌,ETH鏈上質押風險再次成為市場熱議話題。由於1760-1660這一價格區間潛在的清算規模高達32萬ETH,套利空頭開始頻繁對這一區域的巨鯨發起定點狙擊,試圖激活鏈式清算機制。然而,有意思的是,每當幣價下跌至清算價,質押規模分別為6.48萬ETH和6.08萬ETH的兩隻巨鯨總能在關鍵時刻及時追加保證金,化解流動性危機。這種高強度的攻防拉鋸戰也導致多空ETH價格在1760附近劇烈震蕩。
自3月24日以來,儘管ETH價格持續回落,但全網看跌期權持倉量逆勢增加23%。空頭未選擇獲利了結反而持續加倉的核心邏輯在於:參考上一輪熊市中ETH從4860美元跌至882美元(跌幅約80%)的歷史路徑,若按同等比例推算,本輪熊市理論底部將指向820美元水位。這意味着當前價格回調僅完成理論跌幅的60%,多數趨勢空頭判定市場仍處於熊市中期階段。
那麼,ETH真的會跌到820美元嗎?筆者認為不太可能,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根據IntoTheBlock和Glassnode的數據,儘管以太坊在2022年6月13日從高位回落了78%,但當時仍有超過一半的地址處於盈利狀態,長期持有者(持幣超過一年的投資者)的盈利佔比仍高達64%。儘管2025年3月11日的ETH價格比2022年6月13日高出103%,但此時以太坊的盈利地址僅佔47%,長期持有者的盈利佔比也僅為34%。這一反常背離表明,經過2020-2024年的充分換手,ETH市場平均持倉成本已顯著抬升至2058美元(Glassnode,2025年3月),當前多數投資者處於浮虧狀態,惜售心理強化使得拋壓邊際遞減。
2、美聯儲於2022-2023年實施超常規貨幣緊縮政策,短短12個月內將基準利率從0%急速上調至5.25%,引發全球流動性劇烈收縮,導致加密市場快速崩潰。然而,2025年流動性邊際改善的趨勢已經逐漸明朗:一方面,美聯儲已經開始計劃削減量化緊縮的規模(最快4月份實施);另一方面,CME利率期貨显示,市場普遍預期2025年將啟動2-3次降息操作,實際利率下行有望推動風險資產估值修復。
當然,下跌空間有限並不意味着市場會馬上反彈。因為這一輪ETH的下跌幾乎將場內多頭有生力量摧毀殆盡。根據鏈上分析師Murphy的數據,ETH的兩輪大規模買入分別集中在3200-3500美元和2600-2800美元區間。當幣價跌破2300美元時,多頭的補倉能力明顯減弱,甚至部分地址已經開始割肉;而當幣價跌破2000美元后,這些地址幾乎沒有任何補倉的動作。
毫無疑問,鏈上活動的低迷跟二級市場遭遇的困難高度一致。2月3日,ETH從3082快速下跌至2090,單日跌幅達到驚人的32%,造成市場市場約68億美元的ETH杠杠被清算(合約50億+鏈上18億),這幾乎是加密史上最慘烈的多頭災難。在某種意義上,ETH已經進入了新的積累期,新的資金進場不會馬上解救沉重的歷史套牢盤,而是繼續底部洗盤,吸收廉價籌碼。對於交易者而言,當前的操作策略應該是,逢低分批建倉,適當增加波段交易的頻率。
4月1日,幣安對多個山寨幣持倉上限與槓桿保證金比例的調整意外觸發MEME幣市場的危機:ACT、TST、HIPPO、DEXE、PNUT等代幣在新規生效后出現集體閃崩。儘管市場普遍指責平台倉促的響應機制與強平操作,但MEME幣的流動性困境本質上是行業的結構性矛盾。Coinmarketcap數據显示,目前收錄的16,200種加密代幣中,99.8%的幣種日均成交量低於5000萬美元。而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披露,當前市場每周仍有超100萬個新增代幣湧入。流動性萎縮疊加批髮式供應,正加速推動山寨幣板塊的價值重估進程。例如,3月份幣安上線的VC幣FDV普遍降至3億-5億美元,而同期MEME幣估值大多僅維持2000萬-3000萬美元的水平,估值相較於2024年降幅達到60%-70%。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當準入門檻逐步消解(阿貓阿狗無障礙發幣)與標的資產供給持續擴容形成雙重壓力時,資本必然呈現頭部聚集效應——優質項目不僅收割市場流動性,更形成結構性估值溢價。儘管行業周期性波動引發的估值調整第一階段都是無差別地擠泡沫,但是頭部項目的確定性溢價會在第二階段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