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周末BTC突然下跌,來到82k附近。加密市場一片凄凄慘慘戚戚。這個三月BTC已經踩過10個月均線78.5k,現在似乎是拉開架勢要再次測試。通常而言,牛市期間是不會踩破10個月均線的。如果踩破了,那就往往是轉熊了。
當然,比BTC慘烈百倍的是ETH(以太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上個月二月份ETH收盤2222刀,別說跌破10個月均線3k了,就連30個月均線2.3k都跌破了。三月以來繼續下跌,至今已經回到1850刀,更是在30個月均線下方深不見底。
要知道,ETH上次跌破30個月均線還是2022年6月份,加密市場正式從技術上確認進入熊市的時候。之後ETH一直在30個月均線之下運行,直到2023年12月份才向上衝破均線阻力,重返牛市。
從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整整一年半的時光逝去。
現在,ETH再次回到1850刀。這個高度,最早在2021年2月份就已經達到。從那時起,春去秋來,一晃已是四載光陰。期間,ETH最高超過4500刀。遠遠望去,它好像一直在1000多刀到4000多刀之間橫盤震蕩,彷彿活成了一個穩定幣。
教鏈依稀記得,在2021年年底加倉4000刀的ETH時,耳邊響起的是某行業大咖唱多ETH一萬刀起步、三萬刀不是頂的聲音。教鏈其實挺“保守”的,準備說等1萬刀就減倉。
下場就是等了3年,確實等到了“1字頭”的ETH,只不過不是1萬多刀,而是1千多刀。
想來市場也不是沒給過機會。2021年底ETH突破4500的時候,教鏈當時拿ETH去做LP的,全都自動賣成USDT了。結果不開眼的是,等ETH跌回4000刀,就急不可耐地又把這些USDT全都換成了ETH——4000刀的ETH。
即便如此,市場也不是沒給教鏈“解套”的機會。
2024年3月份和2024年12月份,ETH都曾經短暫地達到過4000刀附近。不過教鏈拒絕“韭菜三寶”之“回本止盈”,決定繼續拿住、拿穩。只可惜,ETH並不能讓拿穩變成穩拿(winner)。
有趣的是,從2020年至今,教鏈陸陸續續寫過很多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劉教鏈”公眾號搜索查證,從以太坊的“自限性”問題,到對EIP-1559燃燒模型的質疑,以及以太坊PoW轉PoS后對PoS的種種疑慮,基本上都是持懷疑和擔憂的態度,以至於當年的評論區都是被ETH擁躉的激烈批評所充斥。
但是教鏈卻在行動上對ETH做了多,長期持有ETH倉位。
這顯然不是知行合一。這是故意反着做。苦笑之餘,教鏈找了個自我寬慰的說法,叫做“認知對沖”。
所謂認知對沖,就是行動和認知反着來。這樣,如果ETH大漲,那麼認知錯了,但是倉位賺了。如果ETH沒有大漲甚至跌了,那麼倉位虧了,但是認知得到了驗證。反正怎麼都不虧。這就是對沖。
不過從金錢主義的角度講,倉位虧了就是虧了。安慰自己的方法其實是“交了學費”。
感謝“好老師”、以太坊創始人、以太坊基金會實際掌控者Vitalik Buterin。
有人還在心存殘念,聲稱以太坊即將迎來重大轉折。
其實以太坊的重大轉折已經發生過了。就是它拋棄PoW,轉向PoS的那一刻。
這時候就要再再一次拿出來2024.8.27文章《以太坊的人生困局》中的經典插圖了:
去年的這幅圖唯一需要更新的,就是ETH/BTC從當時圖中的0.04已經近乎再次腰斬,跌到了0.022。
0.022是什麼水平?近乎2018年以來的歷史最低位。期間只有2019年9月份左右跌到過局部低位0.016。而最高2018年初曾經創下過0.122的歷史高點。今天的0.022,比這一高點跌去了82%。
這意味着,當年沒有趁高把ETH換成BTC,今天相當於損失了80%的BTC。
當年價值10枚BTC的ETH倉位,堅持拿住,穿越牛熊,拿到今天,只值1.8枚BTC了。
為什麼一個PoW轉PoS就能對價值造成如此毀滅性的打擊?教鏈不知道對此Vitalik Buterin同學有沒有預料到。
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可能有無花八門的。但教鏈感覺一個可能的關鍵原因就是PoS節點對幣價根本就沒有托底支撐作用。
當初PoW轉PoS,有無數人為PoS辯解,說什麼PoS要質押代幣,因此有資金成本,這和PoW支付算力成本是一樣的。
但是設身處地的想想,感受一下,就很不一樣。
PoW挖礦生產出來的代幣,比如BTC,是有實打實的物理生產成本的。當礦機回本之後,其實就是運營性開支,包括電費、水費、場地等費用,主要是電費。
關鍵是有了這個成本,加上BTC不腐壞的特性,當價格擊穿挖礦成本線時,礦工就傾向於持幣等待更好的價格,而不是急於拋售挖礦所得,從而緊縮了供應,支撐了價格。
而PoS就是存幣生息。質押者會覺得質押所得是白得的,從而傾向於拋售。就像你把錢拿去理財,賺到了利潤,拿利潤去消費的時候,就會更加敢於消費。
也許這才是ETH跌起來深不見底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