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Tanay Ved 來源: Coin Metrics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 減半后礦工收入趨於穩定,但交易費用仍然較低,對長期激勵構成壓力。礦業公司持續適應環境,投資高效硬件並利用可再生能源。
• Bitmain(比特大陸)ASIC 設備佔據比特幣網絡算力的主要份額,引發了對供應鏈風險和地緣政治干擾的擔憂。
• 比特幣正逐步演變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但通過 Layer-2 解決方案等方式拓展其交易用途的努力仍在繼續。
• 隨着區塊獎勵減少,維持礦工激勵可能需要更高價值的交易,並通過競爭推動區塊空間需求,以產生可觀的交易費用收入。
距離比特幣第四次減半已近一年,礦工們正在經歷一個適應期,應對區塊獎勵減少、利潤空間收窄以及運營方式的變化。在本文中,我們將更新比特幣挖礦生態,包括礦工收入、交易所資金流動和 ASIC 硬件分佈。同時,我們探討比特幣目前的使用情況——是作為交換媒介還是價值儲存工具——以及這對礦工激勵和網絡長期可持續性的影響。
礦工收入與資金流向
2024 年第四季度,礦工總收入(包括交易費用和新區塊獎勵)達到 37 億美元,較 2024 年第三季度增長 42%。第三季度礦工面臨區塊獎勵減半、比特幣價格低迷以及能源成本上升的挑戰,被迫提高採礦效率。
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礦工總收入約為 36 億美元,其中交易費用僅占 1.33%,30 天算力均值已上升至 807 EH/s。
礦工的資金流動策略在不斷調整。數據显示,礦工直接向交易所轉賬的 0-hop 流入量基本保持穩定,但偶爾出現大額拋售,表明礦業公司在進行穩定的資金管理。而 1-hop 流入(礦工通過中間地址向交易所轉賬) 逐步增加,可能反映了規模較小的礦工或礦池成員的持續賣壓。
礦工策略演變
資金充足的礦工更有能力應對減半帶來的收入下降,他們正在採取多種策略進行適應,例如升級至更節能的 ASIC 設備,以提高每單位電力的挖礦效率。遷移至能源成本較低的地區,如德克薩斯州的風電場,或非洲、拉美等能源未充分利用的地區,以降低運營成本。多元化發展,部分礦業公司開始涉足 AI 數據中心託管 業務,以拓展收入來源。例如,Core Scientific 承諾提供 200 兆瓦 的算力容量來託管 CoreWeave 的 AI 計算任務。這表明礦業公司正在將現有基礎設施轉型為高性能計算中心,以提高每單位算力的盈利能力。
比特大陸硬件主導地位與地緣政治影響
儘管比特幣挖礦的地理分佈和礦池算力分佈 對網絡抗風險能力至關重要,但 ASIC 硬件的供應情況 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雖然經濟激勵和能源成本促使礦工向全球各地分散,但地緣政治環境 為硬件供應鏈帶來了額外挑戰。
基於 Nonce 模式與已知 ASIC 設備的匹配分析,我們估計 比特大陸生產的礦機(如 S19、S19j Pro、S19 XP)目前佔比特幣網絡算力的 59% 至 76%。該數據基於多個層級的計算,包括最低估算、調整后的數據以及完整處理的數據集。
比特大陸在比特幣挖礦硬件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這種對單一製造商的依賴 即便在供應鏈分佈式的情況下,仍然存在潛在風險。由於 比特大陸總部位於中國,其市場主導地位凸顯了地緣政治因素可能對挖礦穩定性產生的影響。例如:
• 2025 年初,多家美國礦工因海關審查嚴格、新增關稅等因素,遭遇比特大陸礦機交付延遲。
• 這些延遲雖然影響程度不一,但凸顯了地緣政治環境可能對全球挖礦產業帶來的摩擦,並可能重塑行業格局。
隨着挖礦競爭加劇、交易費收入的重要性上升,了解比特幣的實際使用情況有助於評估其網絡可持續性及礦工激勵機制。儘管比特幣最初的目標是成為“點對點电子現金系統”,但其用途正逐漸向全球價值儲存和儲備資產轉變。
閃電網絡與比特幣 Layer-2 生態
為了提升比特幣的交易功能,應對擴展性限制和不穩定的交易費用,閃電網絡等二層解決方案應運而生。閃電網絡通過在用戶之間創建 鏈下支付通道,實現近乎即時、低成本的交易,僅在通道關閉時才回到比特幣主網進行結算。
近期,開放的閃電通道數量下降至約 52,700,但通道總價值仍保持在 4,500-5,000 BTC 之間。這表明儘管通道數量減少,但網絡仍能維持相同的價值流動,可能得益於路由效率的提升、通道合併,以及私有通道的增長。
此外,Stacks、Botanix 等比特幣 Rollup 和側鏈 正在開發中,旨在提升可擴展性和交易活躍度,最終推動比特幣交易費收入的增長。這些方案希望通過引入 智能合約、加快交易速度和拓展新用例,在保證比特幣主鏈安全性的同時提升其實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網絡上的 低價值交易有所增長。金額低於 100 美元的交易 目前佔比約 60%,在 2024 年的某些時間段甚至達到 80%。儘管 10 萬-100 萬美元的大額交易數量 也有所增長,但它們在整體交易中的佔比相對下降。
目前,比特幣區塊已持續填充至 4MB 的上限,儘管內存池大小和交易數量相對較低。這表明區塊空間主要被 低價值、低手續費交易 填充,而競爭較少,導致平均交易費維持低位,僅在 Ordinals 銘文和 Runes 需求激增時出現短暫上漲。未來,如果高價值或對時間敏感的交易 參与度提高,可能會增強交易費收入,進而支持礦工激勵,彌補區塊獎勵減少帶來的影響。
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與儲備資產
儘管比特幣的交易功能仍在不斷優化,但其作為 “價值儲存” 的角色愈發明顯。其稀缺性 和可預測的發行機制使其獲得 “数字黃金” 的稱號。這一趨勢在過去幾年加速,機構投資者、公募公司、ETF 甚至國家級實體的持倉量不斷上升,目前這類實體共持有 超過 14% 的比特幣供應量。
鏈上數據也支持比特幣向長期持有資產的轉變。比特幣供應流動性下降,即調整后的轉賬量與當前供應量的比率減少,表明 BTC 更傾向於被長期持有而非頻繁交易。
此外,HODL Waves(比特幣持有時間分佈) 显示,持有 1 年及以上的比特幣供應比例已升至 63%,這一數據持續增長,反映出比特幣正演變為長期儲備資產。
隨着礦工適應區塊獎勵減少的現實,他們正在通過 硬件升級、地域遷移和多元化業務來優化自身運營。同時,比特幣的使用方式也在演變:低價值交易和 Layer-2 活動在增長,而長期持有則愈發佔據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了其 價值儲存工具 的角色。
如何平衡比特幣的 交易功能 與 儲值屬性,將成為未來維護網絡長期健康發展和安全性經濟模型可持續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