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落落;來源:蜂巢Tec
3月17日,加密資產交易平台OKX給出了暫停其Web3 DEX聚合器服務的原因——發現朝鮮Lazarus黑客集團濫用其DeFi服務,諮詢監管後主動暫停服務。
次日,另一家頭部平台Binance將其Web3錢包產品內的早期項目「發現器」Alpha升級至2.0,直接整合進CEX主站,允許用戶使用加密資產直接購買。
「一下一上」,加密資產行業兩大巨頭對各自Web3產品的動作再次掀開了Web3產品是否應引入KYC、DEX與DeFi如何應對主流國家監管等核心問題的討論。
在Web鏈上資產基礎設施的戰場上,兩大巨頭的策略不僅反映了他們對市場趨勢的把握,更揭示了加密行業在監管與技術之間的深層博弈。
3月11日,彭博社報道稱,歐洲加密貨幣監管機構正在審查OKX是否被黑客利用,以清洗從Bybit盜竊的部分資金。儘管OKX迅速回應稱其並未被調查,並強調其作為DEX聚合器的技術中立性,但事件的影響仍在發酵。
3月17日,OKX宣布,在諮詢監管機構后,主動決定暫停其Web3 DEX聚合器服務,原因是發現朝鮮Lazarus黑客集團濫用其DeFi服務。OKX表示,此舉是為了實施技術升級並防止進一步濫用,再次強調其Web3服務並非客戶資產的託管人。
消息一出,不少加密圈用戶為OKX「喊冤」,認為監管圍堵朝鮮黑客,OKX作為第三方的技術提供方淪為黑客「替罪羊」,如同「殺毒軟件誤刪系統文件」。
OKX Web3DEX聚合服務暫停
的確,OKX的Web3 DEX聚合器,本質上是一個技術工具,不是合約或協議,也並非資產託管方。作為Web3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方,OKX在合規與技術之間如今可能面臨着兩難境地。
一方面,作為首家獲得歐盟MiCA(《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條例》)預授權的全球交易所,OKX試圖通過合規化樹立行業標杆;另一方面,其Web3錢包及相關功能儘管努力保持着「去中心化」的行業傳統,包括非託管屬性、用戶可以不申請OKX交易所直接使用進入鏈上等等,但這種技術中立性的定位使其在應對黑客攻擊時略顯被動。
然而,監管機構顯然不滿足於這種「技術中立」的解釋。
以歐盟的MiCA為例,該條例的監管範圍覆蓋了所有「加密資產」及其相關服務。儘管DeFi和DEX以其去中心化特性著稱,MiCA也尚未明確「完全去中心化」與「部分去中心化」的界限,但條例似乎並不打算對其網開一面。
根據MiCA的定義, MiCA將任何提供加密資產相關服務的實體視為CASP(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包括DEX和DeFi協議。MiCA強調,無論技術形式如何(中心化或去中心化),只要涉及加密資產的發行或交易,就需遵守相關法規。
OKX的暫停服務也是去中心化Web3產品在現有監管框架下的脆弱性體現。儘管OKX強調其Web3錢包並非資產託管方,但目前加密資產流通的主流國家的監管機構,一直在強調「任何涉及資金流動的平台都應承擔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FT)的責任」。這種監管邏輯與Web3的去中心化理念形成了直接衝突。
有評論認為,OKX如同「沒有安裝X光機的運河公司」,在監管壓力下不得不暫停服務、升級產品。這種調整不僅影響了用戶體驗,也可能給其Web3生態的市場競爭帶來不利影響。
市場分析人士預測,監管要求下,OKX可能有兩個選擇:一是將KYC作為必選項加入產品使用門檻;二是把錢包和交易所分拆運營。前者可跟上監管要求,穩住局面,但Web3生態可能受限;後者隔離監管風險、守住去中心化,但需要重新下載應用程序,體驗的便捷性打折扣不說,無形中將交易所流量與錢包隔離,容易流失用戶。
無論選擇哪種路徑,OKX未來需要在用戶體驗與合規要求之間做出權衡。
就在OKX暫停DEX聚合器服務時,另一家正在申請MiCA授權的加密資產巨頭平台Binance在Web3產品層開啟主動布局。
3月18日,Binance宣布其Alpha 2.0版本正式上線,並將其直接集成至Binance交易平台主站,用戶可以直接在Binance平台上使用USDT等資產購買鏈上代幣,無需提現資產至外部錢包。
Binance稱,這一擴展旨在彌合中心化交易(CEX)與去中心化交易(DEX)之間的體驗鴻溝,簡化交易流程的同時提升用戶的資金效率和對去中心化交易的可訪問性。
Binance Alpha進入CEX主站
Binance Alpha是原置於Binance Web3錢包內的平台產品,專註於挖掘鏈上具有增長潛力的早期加密項目,Binance Alpha 2.0的推出,標志著Binance在Web3領域的戰略升級。
去年年中,Binance的Web3錢包在比特幣銘文市場熱潮中被廣泛評論為「不敵OKX」。後來,連Binance的聯合創始人何一都承認,他們的Web3錢包及其市場產品還沒有達到最優狀態。
如今,Alpha 2.0打通CEX與DEX的做法正在刺激用戶的興趣。有用戶認為,通過將鏈上的小市值項目(如meme幣)引入主站,不僅能增強Binance主站的財富效應,還能鞏固BNBChain在Web3生態中的主導地位。
更重要的是,Binance通過將鏈上資產交易與CEX無縫結合為監管機構提供了一個更可控的交易環境。要知道,Binance的Web3錢包是一款加密資產託管錢包,要使用此錢包,用戶需要通過KYC(了解您的客戶)測試。
Binance的這一策略某種程度上是在「用合規換創新」,通過將鏈上資產交易納入CEX框架,更好地滿足主流國家的監管要求,例如KYC和AML。而在OKX暫停DEX服務事件后,Binance這種「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混合模式,或許將成為未來Web3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
不過,Binance Alpha 2.0直接主站雖能在短期內成就其Web3產品的吸引力,但也面臨潛在的監管風險——小市值項目的波動性和合規隱患可能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隱憂。此外,隨着全球監管機構對加密行業的關注度不斷升級,Binance仍然需要持續調整其在創新與合規之間平衡點。
一個提供託管服務,一個非託管服務;一個必須KYC,一個在KYC上提供了可選擇性。從Binance與OKX的實踐中可以看出,對於Web3產品中,託管與非託管、KYC的引入與否,本質上是一場去中心化與合規的博弈,需要考慮主流國家對Web3產品的監管態度。
OKX與Binance不同的產品策略,也引發了關於Web3產品是否應引入KYC的激烈討論。KYC(了解你的客戶)作為傳統金融領域的核心合規要求,正在逐步滲透到加密行業。然而,對於Web3錢包而言,KYC的引入意味着對去中心化理念的妥協。
支持KYC的觀點認為,「合規是生存的前提」,因為在主流國家的監管框架下,KYC是Web3錢包獲得合法地位的必要條件,從「用戶保護」的立場下,KYC能夠有效防止黑客攻擊和資金濫用,保護用戶資產安全;此外,在「市場信任」層面,KYC能夠增強機構投資者和普通用戶對Web3錢包的信任,推動行業主流化。
而反對者的觀點則認為,KYC「背離去中心化」,意味着用戶需要向中心化機構提交個人信息,這與Web3的去中心化理念背道而馳,而「技術複雜性」讓在鏈上環境中實施KYC的難度加大,還可能影響用戶體驗;對於「隱私風險」而言,KYC要求用戶提交敏感信息,可能增加數據泄露和隱私侵犯的風險。
然而,主流國家代表的監管框架正在逐步將DEX與DeFi納入監管範圍。主要監管機構的核心訴求包括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FT),都要求平台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並監控資金流動; 還要承擔資產託管責任,即使是非託管平台,也可能被要求承擔部分資產託管責任;保持透明度要求,即要求平台定期提交交易數據和合規報告。
兩大巨頭平台在Web3產品上的戰略差異,更是整個加密行業在合規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的縮影。在這場博弈中,KYC的引入與否、DEX與DeFi的合規化路徑,將成為決定Web3產品命運的關鍵因素。
戰線很長,戰局待定。對於行業參与者而言,如何舞好合規這把「雙刃劍」、「把監管當防彈衣而非枷鎖」也着實考驗生存智慧。而在合規框架內實現技術創新,將成為行業建設者的核心競爭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