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文章來源:AI前線
整理 | 凌敏、冬梅
出門問問成功上市成 AIGC 第一股
剛剛,AI 公司出門問問正式在港股上市,報 2.98 港元,總市值約 44.45 億港元。據悉,出門問問首次發行約 8457 萬股股份,每股定價 3.8 港元。
月初時,據報道,出門問問已通過港交所上市審批,並拿到證監會 IPO 備案,並表示將於今年上市,而距離通過審批剛剛過去了半個多月,如今出門問問已經成功登陸港股。
出門問問是一家以生成式 AI 與語音交互技術為核心業務的 AI 公司。據灼識諮詢行業報告,出門問問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 AI 公司。按 2022 年 AIGC 解決方案收入計,出門問問是中國起步最早、營收最高的專註於 AIGC 技術的 AI 公司之一。
招股書显示,出門問問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營收分別為 3.98 億元、5 億元、5.07 億元。
出門問問主要業務為生成式 AI 與語音交互技術,2022 年營收達 5 億元。公司收入主要來自 AI 軟件(包括 AIGC 解決方案和 AI 企業解決方案)與 AIoT 硬件。
近年來,AIGC 解決方案收入增長迅速,2021-2023 年複合增長率超 300%。出門問問近三年毛利率分別為 37.5%、67.2%、64.3%。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多輪融資,股東包括紅杉資本、真格基金、Google 等。
此外,據招股書显示,出門問問本次 IPO 募集所得資金的超五成將用於 AI 相關研發投入。具體而言,44.3% 將用於持續提高建模技術,以進行模型訓練;35.7% 將在未來三年用於解決方案開發及營銷,其中 6.4% 用於 AIGC 解決方案。剩餘 10% 將用於尋求戰略聯盟、投資及收購,以及在未來三年實施解決方案開發的長期增長策略;另外 10% 則將用於運營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六年估值翻了 147 倍
出門問問成立於 2012 年,是一家以生成式 AI 與語音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以“Make AGI Accessible and AI CoPilot everywhere”為願景,致力於打造國際領先的通用大模型,通過 AI 技術、產品及商業化三位一體發展,成為全球 AI CoPilot 的引領者。
在創立出門問問之前,李志飛的身份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前 Google 總部科學家,主流機器翻譯開源軟件 Joshua 主要開發者。
據李志飛介紹,由於他個人研究的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能,所以從谷歌回國的那一刻起,他的第一動機就是希望憑藉全鏈路的語音技術,打造一个中文的虛擬個人助理。在李志飛所描述的技術版圖中,未來所有消費者將能夠通過一個統一的虛擬個人助理,在任何地方、任何設備上調出最理解自己的語音交互系統,進行高效的数字生活操作,真正實現出門問問的使命,定義下一代人機交互。
基於這一創業動機,出門問問自主研發並建立了包括聲音信號處理、熱詞喚醒、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對話管理、垂直搜索、智能推薦、語音合成、知識圖譜等在內的全棧式人機交互技術棧,並分別面向消費端以及企業端發力,逐步拓展形成今天的規模布局。
2020 年,出門問問推出能夠理解並生成文本的大模型 UCLAI,併發布 AI 配音平台“魔音工坊”;2023 年,出門問問將 UCLAI 升級為通用大模型“序列猴子”,以及一站式数字人製作平台“奇妙元”、企業 AI 交互式数字員工生成平台“奇妙問”以及“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等 AIGC 解決方案。
公開信息显示,成立至今,出門問問共完成七輪融資,累計融資超 2.55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真格基金、SIG 海納亞洲、Google、圓美光電、歌爾聲學等。據招股書披露,出門問問 2013 年 2 月的投后估值為 510 萬美元,2019 年 9 月的的投后估值為 7.57 億美元,六年估值翻了 147 倍。
上市后就高枕無憂了?
出門問問長期專註於生成式 AI 與語音交互技術的研發,並在行業發展初期就已經憑藉先發優勢佔據了大片市場。然而,雖然在技術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但 AIGC 賽道上的競爭也充滿了腥風血雨。
在面對如此激勵的競爭環境時,如何持續保持住技術上的優勢、加速技術在現實應用場景中的落地並實現盈利,成為了出門問問上市之後無法迴避的“大考”。
之前,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在接受集微網採訪時表示,國內 AI 企業在研發、人才等領域需巨額資本的投入,方能在規模業務和效應上實現提升,因此需要各大金融機構傾力注資來支撐 AI 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初期國內 AI 企業還是較看重規模發展,而輕公司業績、利潤,導致虧損成了常態。
可見,上市后並非此後就高枕無憂了,而只是萬里征程的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