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文章來源:鈦媒體AGI
作者|林志佳
1、今天下午我在上海臨港的商湯技術開放日活動期間,國內AI領域出現一則新的“吃瓜”消息,引發一陣討論。
2、大體意思是,一家媒體引述投資人的話稱,上一輪融資完成后,月之暗面(Moonshot Al)創始人楊植麟通過售出個人持股已套現數千萬美金,但紅杉等老股東都沒有出售股份,而且引述“傳言”稱套現金額在4000萬美金;隨後上述同一報業集團的另一媒體引述月之暗面官方回應稱,“消息不實”。
3、簡單來說,這則消息引發關注的點主要有兩層:一個是楊植麟在投資人面前套現了數億元人民幣,被投資人發現后,向媒體表達不滿;二是,月之暗面才成立一年多,創始人就套現,投資人告訴媒體,“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套現這麼多,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4、從各種角度看,我首先相信月之暗面的官方回應。月之暗面除了向鈦媒體AGI表達上述“消息不實”外,還給我發了一則招聘文章說明,裏面提到:“在月之暗面,我們深知每一位員工的價值和潛力。為了吸引並留住最優秀的人才,我們自豪地宣布推出全新的員工激勵計劃,為優秀人才提供匹配其貢獻的豐厚回報從今年開始,我們將在公司取得重要進展時發起員工期權回購計劃,確保團隊成員能夠分享公司發展的果實(2024年底啟動首次期權回購計劃)。每年定期根據工作表現進行調薪和期權增發,確保薪酬和期權充分反映出員工個人的成長和貢獻。”
5、很顯然,從整個邏輯、過程和結果來看,楊植麟團隊肯定套現了。至於多少錢、給了多少人、給了誰,這似乎屬於一種內部問題。以月之暗面共計10多億元融資計算,所謂數千萬美元套現是非常有可能的。
6、那麼,楊植麟應不應該套現?
我看了看下眾多投資人、媒體人的討論和想法。有一個觀點比較明確:如果一個投資人,連創業之後都無法通過融資改善自身生活,這肯定是一個失敗的創業。
7、當年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創立Facebook的時候,在拿一筆關鍵融資之後就把同時創業的小夥伴給拋棄了,甩了幾百萬美金,而扎克伯格直接拿了投資人的錢去買樓、租用團隊、建立業務、建立流量增長方式,甚至把投資人的錢套現轉換一下去炒了股票。而現在,扎克伯格已擁有數百億美金身價,這也完全不妨礙他是互聯網領域的頂級企業家。
8、當然,這個例子不一定與楊植麟的做法一一對應。但我想表達的是,創始人應該通過融資方式改善自身一部分生活。尤其如今經濟普遍低迷、上市基本無望、以及國內過於‘卷’大模型等創業環境下,通過這種生活方式實現更多、更freestyle的思維去創業,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
9、而且,這種套現不止有楊植麟,也有一些初創公司創始人拿了投資人的錢去揮霍、賭博、或者找更多的金融發財之路,但極少有媒體報道。比如,我了解到的一家國內 AI 招聘領域企業,其創始人去拿着公司的錢做了一些非法的事情,最後被警方逮捕並拘留了七天,投資人知道后就把他的CEO職位直接拿掉了,換上了公司CTO接任,最後只留了一個傳說。
因此,通過這種消息去批評楊植麟團隊是不太正確的。
10、所以,如果不是因為“月之暗面”最近成為大模型領域的“當紅炸子雞”,這些媒體似乎不會關注這類事情,甚至也從未聽過其他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套現新聞,更多還是二級市場投資人套現離場,畢竟上市公司更加透明化,大家都能看到高管和親屬們每天都在資本市場做哪些工作。
11、除了那些八卦爛傳言之外,如果從投資人角度來說,楊植麟的做法引起他們“擔憂”並不讓人吃驚。因為,如今投資領域募、投、管、退四個過程都越來越艱難。
據清科數據統計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企境內外上市46家,同環比分別下降52.6%、40.3%。因此,從商業角度來看,面臨募資的VC要麼給不了錢,要麼背後帶來的要求太嚴格;而投資也找不到好的標的,並且資本退出過程中也面臨“IPO上市難”這一重大挑戰。
重重壓力之下,本來錢就難以獲得,也希望投資出的錢能得到更大回報。心理作用下,作為 AI 大模型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的掌舵人,楊植麟”套現“這一做法最終引起了投資人的反彈。
12、一面是“人之常情”,另一面是投資人的擔憂和恐慌,這事確實很難說誰對誰錯。但我想表達的是,楊植麟這類年輕創業者,不應該成為投資人的“討伐對象”,同時,這件事完全暴露出投資人的“短視”,甚至可以說,是投資者與創業者之間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13、小冰CEO李笛向我說過,投資人既不是創業者的朋友,也不是“好夥伴”。創業者必須要認識到,如果你想做的這個事業是不是以二級市場為目標,如果你是以二級市場之後,你會送走一些人,然後你自己還得孤獨前行。要麼,你就不能迎合這些投資人,因為這個(投資人)債肯定要還。
14、我們一直評判,這輪 AI 大模型浪潮,中國為何沒能成長出OpenAI、英偉達、微軟這種公司,為何“百模大戰”都沒辦法出現全球首個sora、ChatGPT這類模型。在這背後,就是整套創新體系、研究體系、投資體系出現了問題,投資人要回報,創業者則要研發更大的創新技術。然而,包括投資人、媒體機構都確實是“短視”在看產業當中的變化,帶着“有色眼鏡”和更多的質疑聲去關注人工智能產業。
15、技術是以50年為周期來發生的,人們總有一種希望,大家希望能夠在新的 AI 時代下尋找機會,一些科學家希望能創立一家公司,做更多的創新技術,為中國發展做貢獻。但投資人卻說,你不趕上“風口”,估值起不來,對LP也沒法交代,所以從主觀上來說,在硬科技產業用這種投資模式,本身“並不科學”。
16、前不久在玻色量子發布會外面交流的時候,有個投資人非常自豪的跟我說,“我們當時在玻色還沒有產品,只有PPT的時候就投資了,現在則是接近獨角獸的企業”。
我在思考,這種沒有任何東西、全靠運氣,再加上所謂“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這種爛共識,去投資一堆沒有技術壁壘的企業,中國的風險投資策略遲早會出現問題。
“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是有差距的。民間可能以盈利性為第一位,國有資本是政治性排在第一位,安全性排在第二位,盈利性排在第三位。但每一個都有他的角色,並不是說投資一定是市場化才能做好的,你一定要允許多樣化存在,不要一棒子打死。不要糾結是國資投還是民間資本投,企業能發展怎麼投資就ok。所以我覺得要改變這個思維模式。”
17、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曾經在一場閉門會上表示,相對於互聯網時代出現的企業家,利用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讓區域市場發展起來。而如今,第四代科創企業的一代科創企業家,不是為了脫貧、致富去創業,而是為了有心中有個夢想、有情懷,就是把技術能夠做成產品,實現願望與夢想,造福社會,然後自己也能賺錢是最好的。
但是,很多資本並不理解這類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