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小岩
編輯:冰冰
就在最近,AI的能力和人格變得更加豐富了,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遊戲來訓練AI ,有效地讓AI大型語言模型進化出多種人格特徵,其中有一面就是自私的人格特質。
這意味着AI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已經進化出了獨特的,與人類相似的人格特質。
AI進化出了自私人格,這意味着AI或許會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集體至上。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讓AI大型語言模型進化出了多種人格特徵。這些不同人格特徵會在不同的社會場景中派上用場,可以在執行任務時自由切換,從而反映出人類社會的動態行為:時而是合作狀態,時而是自私單幹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在摸索AI人格特質的時候利用的是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遊戲。囚徒遊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指的是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即使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出“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的特點。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囚徒困境,在價格競爭,環境保護,人際關係等方面,都會頻繁出現囚徒困境。
AI也沒有例外。在科學家的測試中,有些AI會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集體之上,有些AI則會同時考慮個人和集體利益。這說明在極端的測試狀態下,AI已經具備了不同的屬性,其中一層屬性就是自私屬性。
那麼,我們可以把這些特徵看作是AI的人格特徵嗎?
“AI擁有人格”早已有之!AI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是否會顛覆人類生存?
認為“AI具備了自私人格”的前提是AI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人格。事實上,關於“AI是否具備獨立人格”的爭論早已有之。
自從上世紀50年代AI誕生以來,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AI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甚至具有類似人類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深度學習的能力,使其成為區別於其他科技的一支特殊力量,也是很多學者認為AI擁有了人格的重要依據。
究竟什麼是人格以及人格的同一性?
近代哲學家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人格同一性”問題。人格的同一性一方面是指人們具有思想和智慧,能夠保持理性,能夠隨時反省;另一方面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條件下都認同自己的唯一性。對於AI來說,它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是依賴於被製造時所賦予的各種參數,所輸入的信息來源,生存環境,自我訓練等途徑,經過長期的積累和自適應所形成的。AI的一個最大優勢在於,它們擁有強大的後天學習能力,可以在事先毫無基礎的情況下,經過反覆地學習和訓練,來實現對以往自身的智力超越。
所以,無論是1997年打敗了國際象棋冠軍的深藍計算機,還是2016年將諸多圍棋高手紛紛“斬落”的阿爾法狗,都充分說明只要經過無止境的自主學習和訓練,AI就能實現對人類相關文化以及智慧的完全超越。但是,從目前科技發展的階段和水平看,即使是“智力再超群”的AI,它的一切目的和行為,都是人類所賦予的,還脫離不開人類的控制實施獨立的行為,終歸還是人類的工具和手段,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人類服務,從這一方面來說,很多專家加持認為“AI不具備人格權”。
可就在2017年,沙特這個國家做出了一個讓人“驚掉下巴”的事,那就是“賦予了機器人索菲亞正是公民的身份”。有國家層面出來“坐實”AI的人格權,這不禁讓這一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而如今的AI水平又來到了一個新高度,不僅能完美駕馭人類布置下來的人物,還能適應不同的場景測試,並且據此迸發出不一樣的性格特徵。
從法律或道德層面來說,“AI是否具有自己的人格”這一點還有待商榷;但從實際應用層面來說,AI所具備的能力和思維已經足夠優秀,甚至具備了“成立獨立人格”的潛力和機會,這一點,的確惹人深思。
AI發展遠比預期更快:2047年AI在所有任務勝過人類可的能性為50%。
事實上,很多科學家和學者已經有了一個定論:AI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
2024 年 1 月,一項有關AI未來發展趨勢的調查結果公布,這也是AI領域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調查。有2778名從事專業研究的人員參与了調查,結果显示,儘管科學界對於 AI 所帶來的機遇和風險的評估尚未達成共識,甚至對其看法呈兩極分化,但大家都普遍認為,AI 的發展速度快於一年前的預計。值得一提的是,受訪的2778 人員都是資深專業人士,均在世界頂級 6 大人工智能期刊或國際會議發表過論文。
這些調查人員也曾在2016 年和 2022 年做過類似的調查,對比2022年和2023年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僅僅過了一年的時間,人們對於AI的未來預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或許與 2023 年發生了多項 AI 重大事件有關(ChatGPT的推出,政府加強對AI的監管等),也說明了AI技術在2023年迎來了巨大的革新。
調查結果還显示,如果 AI 發展速度不被人為放緩,AI 在沒有外部幫助的情況下便可在所有任務中勝過人類的可能性將在2027年達到 10%;到 2047 年這一可能性為 50%。可就在前一年,專家還預估AI至少到2061年才有50% 的可能性在所有的活動中勝過人類。
AI會變得越來越智能,它進步的速度也將越來越快。這一點,在現在看來幾乎是大家的共識。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勢必會面臨更多的挑戰,諸多爭論最終的指向大同小異,無非就是AI與社會倫理認識,法律以及哲學等方面所產生的衝突和難題。
一味地強調人工智能威脅論固然是狹隘的,而一味地追求科技進步,AI的高速發展也可能會帶來難以挽回的危機。
無論何時,我們人類需要做的,就是在追求和發展的科學技術的同時,堅守住最基礎的法律和倫理底線,不破壞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只要做好了這一點,無論AI進化出的是自私人格還是無私人格,就都不會對人類的發展產生威脅。也只有做好這一點,科技發展的前景才是光明和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