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文章來源:鈦媒體AGI
作者|林志佳
3月23日-24日,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在上海徐匯召開。
本屆GDC大會期間,阿里雲魔搭社區公布“ModelScope-Sora開源計劃”,將為類Sora模型開發提供一站式工具鏈,涵蓋數據處理工具、多模態數據集、類Sora基礎模型、訓練推理工具等。同時,魔搭還發布業界首個開源的多模態數據處理系統Data-Juicer,包含100多種高效算子,並提升視頻數據處理效率和質量。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編輯拍攝)
阿里雲方面透露,作為國內規模最大、最活躍的AI開源模型社區,目前,阿里雲魔搭已涵蓋超過3400款優質模型及上千數據集,為超過400萬開發者提供模型及免費算力服務。
事實上,隨着ChatGPT風靡全球,最近半年多,阿里在大模型領域動作頻頻:做投資、做開源大模型和社區、賣 AI 雲服務等。
去年4月11日,阿里雲推出超大規模的語言模型“通義千問”。10月,阿里雲發布千億級參數大模型通義千問2.0,同時還公布通義8大行業模型和一站式大模型應用開發平台阿里雲百鍊,並透露阿里雲上有超過30款雲產品已接入 AI 大模型能力。
阿里集團董事長蔡崇信曾表示,目前,中國有一半大模型企業跑在阿里雲上,併為中國約80%的科技公司提供服務。
如今,阿里不僅自家正開發通義千問等大模型產品,而且還不斷投資布局,一舉拿下國內多家大模型領域頭部獨角獸企業,包括智譜 AI、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零一萬物和Minimax等。
阿里雲創業者計劃負責人李婷此前在一場演講中表示,截至目前,阿里雲創業者計劃與上百家機構合作,包括投資機構、孵化器、加速器、初創投資機構等,如藍馳創投、源碼資本、真格基金等,目前已有超過 1 萬家 AI 初創企業申請獲得雲抵扣金補貼以及技術支持。
一面自研大模型、一面做投資和生態布局。在新一輪 AI 浪潮下,阿里雲以及阿里大模型希望怎樣戰略布局其大模型生態?GDC大會期間,鈦媒體App與阿里雲內部人士Edward進行了簡單的獨家交流。
Edward對鈦媒體App表示,阿里雲是做基礎設施的。阿里雲的願景是成為全球領先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為客戶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雲計算服務。而無論是中國 AI 產業發展,還是國際化、雲計算產業,規模效應做的越來越大,我們(阿里雲)的基礎設施才能賣得更好。
“中國能做雲計算的就這幾家,阿里、華為、百度等擁有大模型,而其他做大模型都是背靠一家比較大的大廠,那麼未來,(擁有大模型的雲企業)肯定只剩我們一家,所以我們有義務去把通用大模型做起來。”Edward表示。
Edward坦言,阿里通義大模型一大優勢是開源、開放,企業使用成本低。而且阿里雲提供公有雲算力,一家大模型企業需要大量算力的話,現在買卡很貴而且買不到,但你可以通過阿里雲隨租隨用,無論是訓練還是未來推理,阿里雲都能提供低時延性、靈活性算力——彈性計算(Elastic calculation)。
談及端側大模型是否會比雲端大模型更具市場發展前景,Edward指出,端側模型市場肯定是有的,但對於未來大模型算力來說,雲端大模型總體還是重要趨勢,因此未來雲計算算力一定是在往上漲的過程中。
而談到“低端算力過剩、高端算力稀缺”這一話題時,Edward提及,為了解決算力市場不均衡的問題,阿里雲研發了“一雲多芯”技術,與英特爾、AMD的“異構計算”類似,支持多種卡並用,以解決算力不充分的問題。
阿里集團CEO吳泳銘曾表示,通用 AI 正在從技術夢想一步步走向現實,大模型技術落地應用呈現星火燎原之勢,全球已經出現了一批AI native(智能原生)的獨角獸企業,將給人類的工作、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會深刻影響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的進程。我們正處於一場新革命的風口浪尖。面向未來,“雲+AI”是支撐創新發展的底座。阿里將繼續圍繞國家科技戰略,加大技術、人才、資金等投入,持續增強 AI 的基礎服務體系能力,不斷拓展開源開放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