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摘要:1 月 3 日,釘釘聯合國際知名諮詢機構 IDC 發布首份《2024 AIGC 應用層十大趨勢白皮書》。IDC 預測,到 2024 年全球將湧現出超過 5 億個新應用,這相當於過去 40 年間出現的應用數總和。《白皮書》指出,2024 年 AIGC 應用的十大趨勢關鍵詞涵蓋應用層創新、AI Agent、專屬模型、超級入口等;科技部監督司近日編製印發《負責任研究行為規範指引(2023)》,提出不得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申報材料,不得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列為成果共同完成人,同時強調科研人員應把科技倫理要求貫穿到研究活動的全過程。
圖片來源:由無界 AI生成
百度終止收購 YY 或因未獲監管許可,將優先考慮投資 AI
據 21 財經報道,1 月 1 日,百度宣布通過行使合同權利,終止收購歡聚集團在國內視頻娛樂直播業務。1 月 2 日,有知情人士坦言,這次收購沒有完成,雙方都清楚原因,主要是沒有獲得監管許可,並非百度主動放棄 YY。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百度對直播領域的投資熱情也不復當年,終止收購後有望回籠資金,未來繼續圍繞 AI 進行投入。“之前雙方簽署協議的時候,都是奔着向好的方向去努力的,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出現交割條件沒有滿足的情況,雙方都清楚是哪裡沒有滿足的。”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實際上,在近兩年多的時間里,百度一直都是代為運營 YY。
三星展望今年戰略方向:力押 Galaxy AI、專註性能與質量
據 IT 之家援引外媒 koreatimes 報道,三星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副董事長 Han Jong-hee 昨日發布新年賀詞,對三星今年的戰略優先事項作出總結,主要圍繞“AI”、“性能與質量”方面展開。據悉,三星計劃通過“技術優勢與適應力”來加強自身競爭力,該公司今年“力押 AI”,試圖在“創造競爭差距”的同時改善設備體驗。
早前報道,三星預計將在本月 18 日舉行 2024 Unpacked 活動,活動主題為“Galaxy Al is coming”,期間將發布主打 AI 功能的 Galaxy S24 系列手機。
同花順推出問財 HithinkGPT 大模型
AI 新智界訊,1 月 2 日,同花順宣布推出問財 HithinkGPT 大模型。據悉,該大模型採用 transformer 的 decoder-only 架構,提供 7B、13B、30B、70B 和 130B 五種版本選擇,最大允許 32k 文本輸入,支持 API 接口調用、網頁嵌入、共建、私有化部署等能力,併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標註和評測服務。目前,問財 HithinkGPT 大模型的內測申請已經啟動。此外,同花順投顧對話機器人——同花順問財現基於 HithinkGPT 成功升級。據介紹,這是國內金融領域首個應用大模型技術的智能投顧產品。
高盛首席投資官:混合人工智能和應用程序將在 2024 年成為焦點
據 ZDNet 1 月 3 日報道,高盛首席投資官 Marco Argenti 在其發布的年度展望訪談中表示,今年的人工智能領域將以“混合”人工智能和運行在大型語言模型之上的應用程序的興起為主導。
Argenti 提到了 ChatGPT 等“基礎”模型,他說:“混合人工智能就是把這些大模型作為大腦,解釋提示和用戶的需求,或者作為協調者,把任務分配給專門負責特定任務的多個工作模型。”Argenti 認為,除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外,其他公司建立這樣的大型項目成本太高。因此,大多數企業將滿足於在自己的數據中心或雲計算服務中建立較小的神經網絡,並根據自己的專有數據進行訓練。除了混合結構外,Argenti 認為 2024 年還將出現一類建立在基礎模型之上的新型第三方應用程序。
網易有道今日將發布全新一代有道學習機及大模型應用“小 P 老師”
據財聯社 1 月 3 日報道,網易有道將在今天的發布會上發布多項大模型應用新品,包括智能硬件有道學習機、以及大模型原生應用 AI 家庭教師“小 P 老師”、新一代虛擬人口語私教、有道速讀等。同時,網易有道將推出“子曰”教育大模型 2.0 版本,在口語對話能力、教育場景下知識問答能力、文字處理能力等方面全面升級。
釘釘聯合 IDC 發布 2024 AIGC 應用層十大趨勢,預測今年全球將湧現超 5 億新應用
AI 新智界訊,1 月 3 日,釘釘聯合國際知名諮詢機構 IDC 發布首份《2024 AIGC 應用層十大趨勢白皮書》。隨着 AIGC 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應用將呈現爆髮式增長,IDC 預測,到 2024 年全球將湧現出超過 5 億個新應用,這相當於過去 40 年間出現的應用數總和。《白皮書》指出,2024 年 AIGC 應用的十大趨勢關鍵詞涵蓋應用層創新、AI Agent、專屬模型、超級入口、多模態、AI 原生應用、AI 工具化、AI 普惠化等。
科技部發文規範 AI 使用,禁用 AIGC 直接生成申報材料
AI 新智界訊,科技部監督司近日編製印發《負責任研究行為規範指引(2023)》,提出不得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申報材料,不得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列為成果共同完成人,同時強調科研人員應把科技倫理要求貫穿到研究活動的全過程。《指引》適用對象包括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醫療衛生機構、企業及其科研人員,有關規範要求覆蓋科技活動的主要環節和過程。
AI 公司“斑頭雁智能科技”獲億元融資,原釘釘副總裁創業殺入 AI Agent 賽道
據 36 氪 1 月 3 日報道,人工智能公司“斑頭雁智能科技”近日完成近千萬美元 A 輪融資,用於繼續深入打造企業級 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產品 BetterYeah AI。斑頭雁智能科技目前累計完成 2 輪融資,融資額合計人民幣 1 億元。斑頭雁智能科技在杭州註冊成立已有兩年時間,由釘釘創始團隊成員、原副總裁張毅(花名陶鈞)創立。
《大模型套殼祛魅:質疑套殼,理解套殼》
非 AI 從業者,視套殼如洪水猛獸;真正的 AI 從業者,對套殼諱莫如深。剛剛過去的 2023 年是大模型元年,在國產大模型數量狂飆突進的同時——已經超過 200 個,“套殼”一直是縈繞在大模型頭上的輿論陰雲。2024 年或許是大模型大規模落地的元年,一些 AI Native 的應用將會陸續出現。在积極發展大模型應用生態之時,希望行業對於“套殼”的討論能夠拋開情緒,回歸事實。
https://www.youtocoin.com/zh-tw/news/23203.html
《“GPT-4變傻”不只是OpenAI的苦惱,所有大模型與人類交往越久就會越蠢?》
ChatGPT發布一年多,已經在全世界累積了超過1.8億用戶。而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頻繁使用它,近幾個月關於GPT-4在“變笨”、“變懶”的說法不絕於耳。對於GPT-4降智的原因,用戶們有許多自己的猜測。而最近,來自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一篇論文,給出了學術界的最新解釋。
AI用AI的產出去自我訓練,最終結果又會走向何方呢?如果不着手從根本上解決數據污染和持續學習能力的問題,未來的世界會和大模型一起變笨嗎?